别强迫孩子做这3件事 有害无益
发布时间:2017-04-25 作者:蓝灵育儿网编辑 育儿网 www.dgmmbb.com
说到“强迫”这个词,很多妈妈都觉得和自己不相干:“我从来不会强迫孩子做什么,这样做大人和孩子都辛苦!”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只是在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其实我们的做法明明是在霸道地强迫孩子。
要是以下这几件事你都没做过,你才有资格说“我从来不会强迫孩子做什么……”
一、强迫孩子打招呼
见面问好是我们的传统礼仪,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这个好习惯,这似乎是一种缺少教养的行为。
然而,想让孩子变得愿意主动和他人打招呼,绝对不是在ta遇到XX叔叔,XX阿姨时,才来当面数落ta——
“跟叔叔说早上好……叫你问人呢!这孩子真没礼貌!”
“阿姨来看你了,叫阿姨……你怎么不说话呢?”
孩子在自己不熟悉的人面前,或处于自己陌生的环境中时,会本能地表现出畏怯和害羞。这是孩子自我保护的本能导致的,在陌生人面前,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防御退缩。
如果你想让“打招呼”这种行为变成孩子愿意主动做的一件事,你应该做到:
1、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这个人,自热而然地建立起他们之间的“友谊”;
2、别等到该打招呼的时候才来强迫孩子,平时多花时间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和他人打招呼问好,那才叫教育孩子:给孩子讲相关的故事、看相关的绘本、甚至玩过家家,都可以,这样才能让孩子慢慢知道在什么场合应该跟别人打照顾,问候他人的方式有哪些;
3、除了刻板的“早上好”、“阿姨好”、“叔叔好”……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打招呼方式,例如跟对方微笑、跑过去给对方一个小小的拥抱,或者俏皮地跑到对方的背后给ta一个惊喜等;
4、多给孩子做榜样。
二、强迫孩子分享
还有的妈妈,常常为孩子的“自私”感到苦恼——
“明明有两个玩具,他宁愿把其中一个晾在一边,也不愿意分给别人玩!”
“每次看到有人动他的东西就哇哇大哭……这么小气怎么办?”
其实宝宝的行为不是“自私”,也不是“小气”,而是ta暂时还不能理解“分享”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大概从2岁左右开始,孩子就会进入到物权意识敏感期,只要是他的东西,他就一定要护在身后,别人一旦侵犯,孩子就会变得非常紧张焦虑。
在“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孩子看来,ta的一个破玩具也可能和你的戒指项链一样重要,要是被别人拿走了,ta就会瞬间变得很不安。
这种情况下,要是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忽略ta超强的“物权意识”,孩子可能会觉得:其实爸爸妈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他更关注别人要的是什么。
更坏的结果是,孩子逐渐变得不那么忠于自己,什么都让给别人,把自己放在一个很卑微的位置。
但分享是一种美德,孩子始终要学会的,如何让他慢慢理解分享的意义呢?
1、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来过度,这个敏感期得到满足后,孩子自然会过度到“愿意分享、乐于分享”的阶段;
2、多让孩子和其他宝宝接触,让宝宝在群体游戏中领悟到分享的意义;
3、还是那老三样:讲故事、读绘本、发挥榜样的力量。
分享属于一种社会化行为,家长多引导,能让孩子更快地理解这种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三、强迫孩子合群
还有的妈妈,深深知道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要从娃娃时期抓起,要是看到自家宝宝不爱跟别的小朋友玩,又要开始犯难了:“宝宝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玩,是不是有点孤僻啊?”
更有的妈妈,会对孩子发出指令:“去!跟哥哥玩,不要自己呆在这!”
先别急着给孩子贴上“孤僻”的标签,3岁前孩子的人际交往特点是这样的:
▪ 1岁前:最爱家人,无朋友概念
1岁前宝宝对家人的陪伴需求非常强烈,只要家人不在身边就会变得焦虑不安,至于朋友到底是神马,ta真的还不懂,也不在乎。
▪ 1-2岁:“撩一撩”同龄小伙伴
1岁以后宝宝开始逐渐有了社交的端倪,但朋友概念仍然不强烈,仅仅停留在看心情“撩一撩”的状态,不见面就不想念,更多还是依赖家人的陪伴。
▪ 2-3岁:开始喜欢小群体玩耍
2岁后,宝宝看到同龄的小伙伴会表现出亲近的意愿,开始互动,进行简单的交流,交换玩具,并喜欢模仿对方的行为,有时候甚至还会想念自己的小伙伴。但妈妈可能也会发现,宝宝有时自己也能玩得很欢。
其实,宝宝的这些表现跟“孤僻”、“不合群”一点关系都没有。3岁前的孩子以独自游戏为主,但这时候他们多半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亲社会行为。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一些合作性的游戏,如躲猫猫、滚小球、排排坐等。
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与同龄的小伙伴交流、互动。而不是给孩子贴上“不合群”的标签,然后强迫ta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 上一篇:孩子目睹父母夫妻生活怎么办
- 下一篇:40个错误育儿方法!这些你还在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