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组词_据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2-12-13 作者:蓝灵育儿网编辑 育儿网 www.dgmmbb.com
据组词:查无实据、查无实据、单据、割据、根据、根据地、拮据、据称、据此、据点、据理力争、据说、据为己有、据悉、据有、考据、考据学、论据、票据、凭据、窃据
查无实据chá wú shí jù 解释:查无实据 cháwúshíjù[investigation reveals no evidence;give the benefit of doubt;inspections reveal no evidence against the suspect] 公文用语,意为经调查毫无真实的证据 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引用解释 经过调查或审查,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常同“ 事出有因 ”连用。 鲁迅 《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我曾经讲过几句做古文的秘诀,是要通篇都有来历,而非古人的成文;也就是通篇是自己做的,而又全非自己所做,个人其实并没有说什么;也就是‘事出有因’,而又‘查无实据’。到这样,便‘庶几乎免于大过也矣’了。” 徐炳昶 《徐旭生西游日记》:“道路传言又谓本团有飞机,有大炮……飞机虽属‘查无实据’,而大炮则殊属‘事出有因’。本团因为要放轻气球,探查高层的风向,所以带了不少长五六尺、径六七寸的大铁管子。”
单据dān jù 解释:单据 dānjù[receipt] 收付钱款或东西的凭据 引用解释 收付款项、货物等的凭据。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他整理着单据,有一个同志替他把账写成一张单子。” 骆宾基 《一个奉公守法的官吏》:“任何单据,他都是保存起来的。”
割据gē jù 解释:割据 gējù[set up independent regime by force of arms] 以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在一个国家内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资治通鉴》 重镇如割据,权轻绝纪纲。——唐· 杜甫《入衡州》 引用解释 分割占据。谓占据一方领土,成立政权。《汉书·叙传下》:“割据河山,保此怀民。” 唐 杜甫 《丹青引》:“英雄割据虽已矣,文彩风流犹尚存。” 宋 苏轼 《策略》:“乱臣割据,四分五裂,是伐之而已也。”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
根据gēn jù 解释:根据 gēnjù(1) [foundation]∶盘据。如树木的扎根深固 根据盘互,纵恣日甚。——《三国志》 (2) [ground]∶认识、信念、判决的依据 说话要有根据 根据 gēnjù[on the basis of;according to] 把某种事物作为语言行动或得出结论的前提;按照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看云识天气》 引用解释 1.盘踞。《汉书·霍光传》:“党亲连体,根据於朝廷。”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续》:“愚民误中妖术……聚为烧香之党,根据 汝 潁 ,蔓延 河 洛 。” 2.依据。作为根据的事物。 元 虞集 《牟伯成墓碑》:“谈笑倾倒,援引根据,不见涯矣。”《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这般没根据的话,就骗三岁孩子也不肯信,如何哄得我过。” 丁玲 《韦护》第三章:“到底我们思想的根据在那里?我们到底懂了那些没有。” 3.依据。表示以某种事物或行动作为前提或基础。 巴金 《灭亡》第六章:“他的作品写成后,他总要先拿给她看,常常根据她底意见修改。”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根据 石得富 说的情况,山炮连长和指导员断定那东坡上集中了一六五旅的全部辎重弹药和直属单位。” 4.根基,基础。 元 白珽 《续演雅十诗》之四:“何如百年身,反尔无根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唐宋文选》:“ 皮袭美 根据深厚,若在 韩 门,当肩随 习之 。” 5.基地,根据地。 陈春生 《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革命军势渐不支,不得已向 集贤关 退却,变更战略,拟取 庐州 为根据,然后号召 凤 潁 豪杰,进窥中原。”《“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初 德国 亚东舰队于远东欲得适宜之地为海军根据及商港,曾游弋于 中国 沿海一带。”
根据地gēn jù dì 引用解释 1.赖以存在的基地、基础。 巴金 《家》三一:“家,在他看来只是一个沙漠,或者更可以说是旧势力的根据地。”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况且家族农业经济破产,旧社会组织失了他的根据地,于是社会问题更复杂了。” 2.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从 团山子 往东看,进了大山沟就是大森林,就是以前抗 日 联军的根据地。” 陈毅 《泗宿道中》诗:“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听咱们老团长讲,长征那时候,苦就苦在失却了根据地,一直被敌人追着,没个落脚的地方。”
拮据jié jū 解释:拮据 jiéjū(1) [be short of money;lacking financial resources] 原指鸟衔草筑巢,鸟足(手)劳累 予手拮据。——《诗·豳风·鸱鸮》 (2) 后比喻经济窘迫 近来国家被抄以后,诸事运用不来,也是每形拮据。——《红楼梦》 手头拮据 引用解释 1.劳苦操作;辛劳操持。《诗·豳风·鸱鸮》:“予手拮据。” 陆德明 释文:“ 韩 《诗》云:‘口足为事曰拮据。’”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 陈 远使外国,拮据军事。一日,方与 杨中丞 计议,忽焉中痰而卒。” 清 曾国藩 《台洲墓表》:“有子男五人,女四人,尺布寸缕,皆一手拮据。” 2.艰难困顿;经济窘迫。 唐 杜甫 《秋日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文物陪巡狩,亲贤病拮据。”《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手头不济,诸事拮据。”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林抚军奏疏》:“自 道光 三年水灾以来,岁无上稔,十一年又经大水,民力愈见拮据。” 冰心 《两个家庭》:“听说她的经济很拮据,债务也不能清理。”
据称jù chēng 解释:据称 jùchēng[it is said that; be said] 据他人声称;据说
据此jù cǐ 解释:据此 jùcǐ[on these grounds] 依据这些——旧式公文用语,用于引叙下级机关来文之后,承接“等情”
据点jù diǎn 解释:据点 jùdiǎn[strongpoint;fortified point] 军队用作战斗行动凭借的地点,一般修有工事 引用解释 1.军队战斗行动所凭借的地点。 杨朔 《走进太阳里去》:“沿着铁路,到处有敌人的据点,警戒得很严。”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 三岔湾 是 榆林城 南二十里的一个主要据点,是 榆林城 的门户。” 2.谓据以活动的地点。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干部与待遇五》:“一个据点的负责人最重要的是能提纲挈领,照料到该据点的全局。”
据理力争jù lǐ lì zhēng 解释:据理力争 jùlǐ-lìzhēng[argue strongly on just grounds] 根据道理而竭力争辩 我们再去据理力争,非达到目的不走!——巴金《家》 外国人呢,固然得罪不得,实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该据理力争。——《文明小史》 引用解释 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只要于国计民生有关休戚的事,他在职责上,无论怎样要据理力争。更何况是有关桑梓的利益!” 麦云 《第一次出击》:“我一定要把水泥要过来,农民需要它;我应该据理力争。”
据说jù shuō 解释:据说 jùshuō(1) [be said]∶作为一般的意见或信念陈述;断言 这所学校据说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有资助基金的中等职业学校 (2) [it is said that]∶根据别人说;依据他人所说 (3) [they say]∶人们说,人家说 引用解释 1.根据别人说;根据传言。《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一个姓 顾 名 綮 号 肯堂 , 浙江 绍兴 人。据説这人是前 纪大将军 的业师。”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莫名其妙 孔圣人 到底是怎样的人物,不过据说是认识许多的字,还挺讲理。” 2.表示别人虽有此说,其实不然之意。 鲁迅 《伪自由书·出卖灵魂的秘诀》:“这据说是‘征服 中国 的唯一方法’。”
据为己有jù wéi jǐ yǒu 解释:据为己有 jùwéijǐyǒu[appropriate to oneself] 将人家的东西占据来成为自己的 他把公款据为己有 引用解释 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官场维新记》第六回:“﹝ 袁伯珍 ﹞便想夺他的利权,据为己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年久之后,这些‘官豪’就把租佃的官田‘冒为己业’,据为己有。”
据悉jù xī 解释:据悉 jùxī[it is reported] 根据报道
据有jù yǒu 解释:据有 jùyǒu[occupy] 占据;占有 孙权据有江东。——《三国志·诸葛亮传》 已据有六郡。——《资治通鉴》 引用解释 占据,占有。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大夫 种 辅翼 越王 ,为之深谋,卒擒强 吴 ,据有 东夷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孙权 据有 江 东,已歷三世。”《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召权知军州事 李继儔 诣闕。 继儔 据有 继韜 之室,料简妓妾,搜校货财,不时即路。”
考据kǎo jù 解释:考据 kǎojù[textual criticism;textual research] 对资料性文本的分析研究 引用解释 指对古籍文字音义和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辨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一:“ 文潞公 为平章事,首请立庙於 洛 ,终无所攷据,不敢轻作。” 1.根据事实查考证实。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盖其所传,皆可考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命御史 杨桓 辨其文……且以出处始末考据以上。”《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舅太太万想不到,问了一句就招了姑老爷这许多考据。” 2.研究历史、语言等的一种方法。通过考核事实和归纳例证,提供可信材料,从而作出结论。考据方法主要是训诂、校勘和资料的搜辑整理。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孟子》:“引‘雨我公田’以证 周 用助法,考据之学也。” 清 冯桂芬 《阙里致经堂记》:“ 汉 学善言考据,凡名物、象数、文字形声、训詁,非 汉 儒不传。” 朱自清 《经典常谈·文》:“当时汉学家提倡考据,不免繁琐的毛病。”参见“ 考据学 ”。
考据学kǎo jù xué 引用解释 运用考据方法,对古籍语义和历代名物典章制度进行研究、考核、辨证,以期确凿有据的一种学问。 明 清 之际学者 顾炎武 等主张“通经致用”,推崇 汉 儒朴实学风,反对 宋 儒空谈义理,开创了考据学之先河。 清 阎若璩 、 胡渭 等用考据方法治经,皆有所创获。至 乾隆 、 嘉庆 时 惠栋 、 戴震 、 段玉裁 、 王念孙 、 王引之 等考据之学极盛。人尊之为“汉学”,以示与“宋学”有别。
论据lùn jù 解释:论据 lùnjù(1) [grounds of argument;basis of an argument;contention;datum] (2) 证明论题的判断 (3) 在一个推论中,充当理由根据,以便推衍出结论的部分 他的论据显然有问题 引用解释 1.立论的根据,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 孟子 之距 杨 墨 ,则毫无论据。”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也找不出牙齿色黄,即有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论据。” 沙汀 《老烟的故事》:“但这笑,并不是因为他论据不足,分析有着错误的地方,他的话都是很中肯的。” 2.逻辑学指用来证明论题的判断。
票据piào jù 解释:票据 piàojù(1) [bill]∶依据法律按照规定形式制成的并显示有支付金钱义务的凭证 (2) [note]∶发出或运送货物的证件 引用解释 1.按照一定形式制成、写明有付出一定货币金额义务的证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这是 陈仲眉 前后借我的二百元钱,他一定要写个票据,我不收,他一定不肯,只得收了。” 2.出纳或运送货物的凭证。
凭据píng jù 解释:凭据 píngjù[evidence] 证据;根据,凭证 有何凭据 引用解释 1.占据。《周书·陆腾传》:“州民 李广嗣 、 李武 等凭据巖险,以为堡壁,招集不逞之徒,攻刼郡县,歷政不能治。” 唐 柳宗元 《剑门铭》:“凭据势胜,厚其兇徒。皇帝之仁,宥而不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镇署三堂后,有窰五圈,窰上覆楼五楹,绕以女墙,旧为狐所凭据。” 2.依据,根据。《魏书·山伟传》:“后人执笔,无所凭据,史之遗闕, 伟 之由也。” 唐 颜师古 《封禅议》:“委巷浮説,不足凭据。” 3.凭证,证据。 唐 白居易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况 阿王 已死,无以辨明。 姚文秀 自云相争,有何凭据?”《元典章·户部五·典卖》:“又有权豪势要人等,不问有无告官凭据,輒便收买。”《花月痕》第十回:“ 剑秋 道:‘我给你一个凭据罢。’説着进去,半晌取出一把摺扇递给 荷生 。” 茅盾 《子夜》十三:“我说 周二姐 是 钱葆生 的走狗,我有凭据。” 4.依恃;倚仗。 明 李贽 《寄答京友书》:“幸而登上第,有凭据,可藉手以荐之矣。”《儒林外史》第一回:“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窃据qiè jù 解释:窃据 qièjù[usurp] 用不正当手段取得或占据 窃据要职 引用解释 亦作“ 窃踞 ”。 用不正当手段占据。 唐 刘长卿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诗:“ 关中 因窃据,天下共忧慄。”《新唐书·哥舒翰传》:“ 禄山 虽窃据 河朔 ,不得人心。” 宋 苏轼 《乞罢宿州修城状》:“意谓恐有盗贼窃据,以断运路。”《清史稿·简修亲王雅布传》:“迨赴 吉安 ,以重兵围城,而 韩大任 窜逸,窃踞 寧都 ,復扰 万安 、 泰和 ,不能击灭。”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故 俄 人不费一兵,不折一矢,泰然而窃据之。” 首页上一页2下一页尾页
据怎么读
據 jù
(1) (形声。本义:手靠着;靠着)
(2) 同本义[lean against]
据,杖持也。——《说文》
冯几据杖。——《战国策·燕策》
据轼低头。——《庄子·盗跖》
(3) 依靠,凭借 [rely on;depend on]
不可以据。——《诗·邶风·柏舟》
神必据我。——《左传·僖公五年》
诚据其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北据汉沔。——《三国志·诸葛亮传》
向后据地。——《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据着(凭着);据梧(依靠着梧桐树);据争(据理争辩);据恃(凭仗);据高临下(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据凭(依仗)
(5) 根据 [according to]
据于德。——《论语》
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商君书·更法》
(6) 又如:据经(依据经典);据乱(据乱世之史);据常(根据常理);据依(依据);据古(尊依古道)
(7) 占有,占据 [occupy]
乃入据陈。——《史记·陈涉世家》
据其栅。——《资治通鉴·唐纪》
据而有之。——《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8) 又如:据鞍(跨鞍。后用以指年老而壮志不减);据凡(占据要位);据重(占据要位);据窃(窃据,非法占据)
(9) 按着 [press]
稽首据掌致诸地。——《礼记·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10) 又如:据地(手按着地)
(11) 安;定 [settle]
上党民走 赵, 赵军 长平,以按据 上党民。——《史记》
词性变化
據 jù
详细解释:
(1) 证据,凭证 [certificate;evidence]。如:立此为据;字据;据证(证据)
(2) 古西域的长度单位。相当于晋代的十里 [ancient measurement unit]
(3) 另见 j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