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上火如何应对?如何选择不上火奶粉?
发布时间:2019-07-13 作者:蓝灵育儿网编辑 育儿网 www.dgmmbb.com
宝宝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让宝妈宝妈糟心的事情,比如宝宝上火,那到底是不是宝宝便秘就是上火?是不是上火就意味着奶粉不适合宝宝呢?
由于由于宝妈母乳不足以及工作等原因,我国20%以上婴儿的营养需求完全依赖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但因牛奶粉的营养组成及其消化性能与母乳有较大差异等原因,长期或过量食用婴幼儿奶粉导致出现消化吸收障碍,容易产生腹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其实宝宝上火的表现比较复杂,并不能以便秘就断定宝宝上火了,宝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宝宝烦躁不安,爱哭闹,睡眠浅,易醒;(2)会有口臭、舌红,口唇干裂,严重时会发生口腔黏膜溃烂,有的宝宝舌头还会长疮等,类似成人上火症状。(3)大小便异常,一般大便比较干燥,有时严重便秘,小便次数减少,而且尿液颜色较黄。(4)经常会吐奶,奶量明显下降,有时也会腹胀。(5)脸上出现红色小疙瘩,也就是湿疹,眼角分泌物较多,经常会看到好多眼屎。(6)有时手足心容易出汗。
现在很多宝妈判断一款奶粉的标准就是孩子是否上火,一旦出现便秘,大便干结就着急换奶粉,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那么缓解宝宝上火有哪些小妙招呢?
只是大便干?要先补水
母乳是宝宝做好的食物,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妈妈们应该尽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宝宝清火最快最后的方法。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宝宝必须奶粉喂养或者混合喂养,此时一定要注意让宝宝多喝水,因为温开水是初母乳外最好的降火食物。两顿奶粉之间要给宝宝喂一次温开水,每次喝水量约为宝宝每顿奶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妈妈平时应该帮助宝宝养成喝水的习惯,尤其是在天气干燥、宝宝哭闹后、喝奶后、出汗较多时,要及时补充水分。
适时科学添加辅食
在宝宝四五个月考虑添加辅食时,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新鲜的时令果汁(自己水果榨汁)或者蔬菜水等,这也起到“清火”的作用。蔬菜水制作简单,一般将蔬菜切碎,放在锅里加水煮开,去残渣,可以根据宝宝口味,适当增加葡萄糖。而果汁一定要用专门榨汁机制作,做好用新鲜水果,现榨现喝。大一点的可以吃一些水果泥、蔬菜泥。水果和蔬菜中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减少宝宝因奶粉引起的上火症状。
益生菌或医用清火药物
也可以补充益生菌,因为益生菌能够改善胃肠功能,软化大便,缓解便秘,但是宝妈在选择益生菌时一定要选择婴幼儿专用菌株(如图),千万不能马虎。
也可以让医生开一些有利于宝宝清火去热的药物,如七星茶(主要为山楂或麦芽)。家长也可以给宝宝煮一点山楂、芦根水、菊花水或者金银花水喂宝宝,它们气味温和,不会伤及宝宝脾胃,而且口感甘甜。但是在婴童店、超市等热销的“奶粉伴侣”、“清火宝”等,成分当中含有较多的清热解毒药物,长期吃易损害孩子脾胃,因此一定要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合适的医用产品给宝宝去火。
按摩疗法:宝妈们可以在宝宝肚脐附近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增及其运动量,以帮助宝宝消化或排便。
若以上方法均无法改善宝宝大便的状态,那说明该奶粉真的不适合你的宝宝,可以考虑更换奶粉品牌。奶粉选择也是有技巧的呢!
(1)最好选择不含棕榈油的奶粉:纯奶粉喂养的孩子,本身大便就容易干结,这就是奶粉中酪 蛋白含量较高,容易在肠道形成大的皂块,使大便变干。棕榈油的棕榈酸位于甘油主链的1、3位上,即为P-O-P结构。这类脂肪经脂肪酶水解后,所得的游离长链脂肪酸,易与肠道中的钙形成难以消化的钙皂凝块儿。高度不溶的钙皂使大便质地变硬,增加便秘的风险。配方奶添加棕榈酸较没有添加棕榈酸的配方奶粉,肠道中钙吸收率较低,同时加重宝宝大便干结。
(2)OPO结构脂:可避免这一反(棕榈油形成皂钙)应发生,使大便更加柔软,减少便秘,宝宝排便更轻松。因此宝贝便秘时奶粉应选择不含有棕榈油且添加opo结构脂的产品。
(3)含有益生元、益生菌、膳食纤维、低聚果糖、双歧杆菌增殖因子、低聚异麦芽糖等成分也有助于缓解便秘上火,这些成分在奶粉配料表中都会有标注,宝爸宝妈们购买时可以留一下哟。
(4)对于消化不良的宝宝,建议选择乳蛋白部分水解奶粉或者适度水解奶粉,采用先进水解蛋白技术,将完整牛奶蛋白分子分解成易消化的乳蛋白部分水解分子。 针对新生宝宝吐奶、胀气、腹泻、便秘、烦躁、哭闹等常见症状,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更易消化,能温和呵护宝宝发育未完善的肠道系统。临床研究证实,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能在24小时内有效减轻多种消化不适。
关于品牌如美素佳儿、惠氏启赋、美赞成部分水解奶粉等都是不错的,满足上火时期的营养需求,但是每个宝宝体质不一样,对某一款奶粉的接受也不同,所以并不能说某款奶粉就适合所有宝宝,家长选择时一定要理性且结合宝宝。
参考文献:
[1]郑林, 周文君. “上火”的机制及奶粉上火的探讨[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5, 12(8):63-64.
[2]谢晓, 刘华. 吃奶粉上火,怎么回事[J]. 家庭医生, 2016(16):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