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
发布时间:2020-02-26 作者:蓝灵育儿网编辑 育儿网 www.dgmmbb.com
人生是苦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苦是生活的常态,几乎日日有之。读《红楼梦》,想这样钟鸣鼎食之家,衣食无忧,应该是很快乐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谓“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可玩味的。
活着,是为了找乐的,然而一生当中,苦多乐少,这人生,就有了悲的况味。祸事就像雨点,说不定哪一刻就落到自己的头上。小雨点还好,若是瓢泼大雨,是非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不可。譬如我的家中,去年父亲脑溢血突发,竟至偏瘫,完全成了一个废人;前两天我哥哥家自来水阀门老化爆裂,水漏到楼下一家人家,把人家的房子弄湿了,人家趁机敲诈,非要赔两万元不可。这都是祸从天降,是人力无法预测和阻挡的。人生于世,像这样的祸事不知多少,机运好,就少遇到点;机运不好,就倒霉了。民间有“屋漏偏逢连阴雨”,就是这个意思。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将人生苦多乐少的困境述说得非常形象。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善于“化苦”,把苦化为平淡,甚至化为甜。《诗经》里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就很能说明问题。现实的苦是客观存在,我们改变不了。庄子在《养生主》中找到一个方法,是“避”。然而,很多时候,苦避不开,就像我哥哥遇到的这件事,别人找些地痞,日日上门敲诈,你无处可避。所以,客观的苦,存在着,避不开,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化。这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也就是主观能动性了。学哲学的人,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人们往往更注意用它去改造外部世界,我以为,其实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化苦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大家都是草民,无权无势,苦来了,除了化,没有别的办法。而化苦的办法,其实就是庄子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颜回在陋巷,箪食瓢饮,然而不改其乐,关键就是他能“安”。“安”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小民化苦的良方。
不仅小民,就是那些仕途之人,或者庄子所说的“风波之人”,在栽了跟头以后,也是这样一种化苦的方法。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就寄情山水,“安”了下来。一个愚溪,就能让他“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就在于他能“安”呀!
所以,苦是避不开的,重要的是能化。把苦化开了,再喝下去,就有回甘。人到中年,就喜欢吃苦瓜。苦瓜苦,但是清凉,吃下去,细细咀嚼,确实是有回甘的。李泽厚说儒家是一种“乐感文化”,其实道家何尝不是?中国文化的底色,就有一种“乐”的精神,这“乐”不是西方式的酒神精神,不是一种狂欢,而是在浓浓的苦涩中,飘散而出的缕缕回甘。这乐,就不仅是静穆的,而且是庄严的;这乐,也就不仅是诗意的,而且是悠远的。
中国是一个苦难的国度,中国人都有一种度苦的良好心态。反正对生活并不奢望什么,中国人很少想到天上掉馅饼的事,这种中彩票的心理,是当代才有的,不是中国文化固有的东西。说到这里,我很欣赏我哥哥说的一句话,是“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这是典型的中国人的心理,这样的心理,我认为是健康的,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所在。
正因为中国人对生活没有什么奢望,所以苦来了,他能安之若素。这就是“知足常乐”,因为知足,所以常乐,不知足,是很难乐起来的,有了房子,还要车子,有了车子,又想情人,人成了物质或者欲望的奴隶,那只有“苦海无边”了。
我很欣赏道家的相对论,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苦与乐是相对而言的,你说人生短暂是苦,但长生不老又有多少乐趣?生命是一个过程,有生就有死,正如大自然有晴就有阴一样,是不必过于介怀的。佛家讲“空”,保持心性的空灵,一无挂碍,是很好的。
春风化雨,苦尽甘来,这是好的结果。即使苦尽也许还是苦,并没有甘,但那一种历练的过程,却是生命的升华。屈原一苦再苦,最后葬身鱼腹,应该是悲,但是他那些动人的诗篇,却是苦结的果子,这绝不是苦果,这是生命的精华,是天地间的圣物,是近乎神的一种存在。你能说他的苦,就白吃了吗?
所以我欣赏孔子的话:“不怨天,不尤人。”人生虽然苦多乐少,但有了平和的心态,对日子不抱奢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那脚印,再沉重,也是生命的音符,是可以飞扬起来的。
- 上一篇:手机耳机如何在电脑上使用
- 下一篇:万用表使用方法及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