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应该怎么办?(5)
发布时间:2010-07-15 作者:蓝灵育儿网编辑 育儿网 www.dgmmbb.com
4.要理智对待孩子的错误想法。
有时候,孩子的“为什么”也许并不符合实际,他的想法有可能本身就是错误的。比如孩子有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不能飞?”妈妈对待孩子的这些问题,要保持一个理智的态度,不要直接就说“不要瞎想”,这样不但解释不了孩子的疑惑,反而会使他感到更加好奇。妈妈完全可以引导孩子想象,可以说:“现在你的确不会飞,不过你学多了知识没准儿真的能飞哦!”这样一来,孩子的注意力也许就会被吸引到知识学习上去了。
妈妈要知道,孩子的为什么只是想要寻求一个答案。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他知识的增多,他自然就会知道一些“为什么”究竟是什么。妈妈不要批评他的错误想法,更不要讽刺他的幼稚思想。
5.妈妈可以借孩子的“为什么”来激发他的学习欲望。
当孩子的为什么提出来之后,妈妈要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孩子在向往知识。妈妈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向往,来激发他的学习欲望。就如事例2的妈妈那样,她通过适当的引导与鼓励,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刺激了他学习的欲望。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广泛地吸纳知识,也能培养出孩子爱思考、爱学习的好习惯。
3—6岁的孩子对小故事有很大的好感,故事中的角色、角色的经历,往往都会成为他推崇甚至模仿的对象。而孩子的情感与智力,也常常会因为积极健康的故事而得到很好的发展。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若是妈妈能够使用儿童语言,那将更会增加孩子的兴趣。
经典事例
事例1:
一位妈妈教3岁的女儿学拼音,但女儿最开始很不愿意学。后来,妈妈转换了教学方法,再让女儿跟着念拼音的时候,妈妈就放慢了语速,一字一句地给女儿编儿歌:“小姑娘,爱唱歌,张大嘴巴aaa;太阳出,红彤彤,公鸡一叫ooo……”女儿听见妈妈这样亲切的声音,不自觉地也开始跟着妈妈念了起来,不一会儿,几个拼音字母她就都学会了……
事例2:
扬扬已经4岁了,据幼儿园的老师说,他在幼儿园挺爱学习的。但在家里,妈妈无论教他什么,他都一副不不感兴趣的样子。后来,妈妈去向幼儿园的老师请教,这才发现,原来老师教扬扬学习的时候,多是用讲小故事的方式。扬扬不仅爱听,而且听完故事后还会加入自己的联想。
于是,妈妈改变了自己之前的教育方法,她找来了不少相关的小故事。讲故事给扬扬听的时候,他就可以既感受到故事的快乐,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教育感悟
孩子在3—6岁的时候,他的理解能力还不完全,他的接受能力也非常有限。这时候若是妈妈总用很正统的语言来和孩子说话,或者只严肃地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孩子当然会有抵触的情绪。在这样的话语和氛围下,他自然也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但儿童化的语言却可以拉近妈妈与孩子的距离,这样会让他感觉到妈妈的亲切。而且儿童语言都是贴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语言,也非常好理解,孩子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许多。若是妈妈再能用儿童化的语言讲述一些小故事,并将知识内容融进故事中,这样就能引发孩子想要接近知识的愿望,同时也能引起他想要学习知识的愿望。
- 上一篇:儿童中暑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家长理性成熟培养优秀孩子
- 相关文章
- 随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