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政变,从政变到被政变
发布时间:2020-07-05 作者:蓝灵育儿网编辑 育儿网 www.dgmmbb.com
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立太子的时候,睿宗在长子李成器和三子李隆基之间犹豫不决。但李隆基是个野心家,早已和势力强大的姑母太平公主来往密切,以至于太平公主令自己的儿子薛崇简跟随李隆基。有了这个强援,李隆基才敢于一举发动针对韦皇后的政变。
政变成功后,李隆基紧紧抓住兵权不放,顺理成章地被封为“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进封平王”——这是最关键的一着棋,“左右万骑”就是李隆基发动政变时掌控的那支禁军,李隆基紧紧地把这支革命武装攥在自己手中。掌握了禁军,就等于掌握了朝廷命脉。
李隆基还擅长作秀。他曾经做了一床可供好几个人共同睡觉的大被长枕,睿宗问他做这个干什么用,李隆基故作天真地解释说是和兄弟们一起聊天喝酒,晚了大家可以睡在一起。睿宗对李隆基的手足情深累加赏叹。
打下了这些基础,立太子的时候,群臣纷纷拥戴李隆基,大哥李成器自知不是李隆基的对手,主动推辞太子之位,于是李隆基如愿以偿坐上了太子的宝座。
鉴于妹妹太平公主功劳最大,睿宗封给她的食邑达到了一万户之多,是历朝历代公主的食邑中最多的,她的三个儿子也都被封为异姓王。不仅如此,睿宗对这个妹妹的依赖到了所有朝政大事都要听从太平公主意见的地步。如果太平公主有事没有上朝,睿宗就派宰相前往公主府第咨询。
太平公主权势如此煊赫,太子李隆基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两个新的政敌集团形成了。
太平公主在长安城里制造流言,称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应该立为太子,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许多奸细,时刻窥伺李隆基的政治动向,动辄向睿宗进谗言,诋毁李隆基,并与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为朋党。宰相宋璟和姚元之牢记武则天和韦皇后的前车之鉴,深恐太平公主干涉朝政,向睿宗建议将太平公主迁居东都洛阳。太平公主听说后大怒,认为是李隆基在幕后主使,当面质问李隆基。
李隆基还在韬光养晦,羽毛还没有完全丰满,不敢贸然发难,只好忍痛牺牲宋璟和姚元之,奏请睿宗,称二人离间睿宗和太平公主的兄妹关系,离间他和太平公主的姑侄关系,请求将二人处以极刑。二人因此被贬为外官。
不过,李隆基稳稳当当做了43年皇帝,“安史之乱”爆发后,在他身上重新上演了一幕政变的好戏。
天宝十四年底(755年),安禄山反,“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玄宗逃出长安,欲入蜀避难,十四日到达马嵬坡后,护卫的诸军停顿不前。像是一个报应,李隆基发动流血政变时的得力助手果毅都尉陈玄礼,此时身为龙武大将军,率先发难。陈玄礼奏道:“逆胡安禄山以诛杨国忠的名义造反,可见陛下您任用的杨国忠不管是在内还是在外,都是群情汹汹的焦点。陛下应该顺从民意,将杨国忠正法。”杨国忠是玄宗的宠妃杨贵妃的族兄,时任宰相,身兼40余职,专权擅政,早已惹得民怨沸腾。
刚好这时候吐蕃使节21人拦住杨国忠正在驿门处聊天,众人大呼小叫:“杨国忠联络吐蕃人谋反!”不由分说当场杀了杨国忠。可是围困的兵士还不散去。玄宗命高力士询问,陈玄礼回答说:“虽然杀了杨国忠,可是贵妃娘娘还在,大家都担心贵妃娘娘秋后算账。请陛下忍痛割爱,顺手把她也杀了吧。”
玄宗听了,走进驿门,拄着拐杖站了很久很久,然后说:“贵妃娘娘常居深宫,哪里知道杨国忠谋反的事呢。”高力士劝说道:“贵妃娘娘虽然无罪,可是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贵妃娘娘还待在陛下身边,谁能安心?愿陛下三思。”
玄宗万般无奈,只好命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里缢死。杨贵妃时年38岁,尸体就近埋到驿站西侧的路边。
此时太子李亨落在后面,尚未入马嵬坡就被“父老”和儿子建宁王李倓、东宫宦官李辅国拦住不让前进,理由是如果太子跟着玄宗入蜀,如果贼兵烧了栈道,中原之地就无法收复了,不如让太子坐镇西北,召大将郭子仪和李光弼,东讨逆贼,克复二京,再迎接玄宗回宫。
真奇怪,此时的皇帝仍然还是玄宗,李亨自己的儿子和宦官还则罢了,“父老”们居然就不怕自己的皇帝入蜀后“贼兵烧绝栈道”而无法出蜀。奥妙在于阻拦太子的“父老”们提出的理由——“人情既离,不可复合”,说白了就是劝谏李亨另辟根据地,笼络人情,不要跟在玄宗屁股后面,永远也不会有自己的嫡系部队。更要命的是这一年太子已经45岁了,父皇虽然也已经71岁,但精神健旺,太子登基仍然遥遥无期。
果不其然,太子李亨和玄宗面都不照,从马嵬坡返回渭北,继续北上,自奉天至平凉,再趋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七月即篡位登基,先斩后奏;八月,才派人通知已抵达成都的玄宗,玄宗已无兵权,无奈之下,只得宣布逊位;第二年(757年)十月,肃宗派人入蜀迎接玄宗;十二月,玄宗回到长安。
其实,玄宗丰富的政变经验,导致他登基后对自己的太子一概都不信任。开元三年(715年),立第二子李瑛为太子(长子已死);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以结党的罪名废太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又立第三子李亨为太子,就是肃宗。但玄宗对他也不信任。
安禄山何至于傻到这种程度,此举不过是向玄宗表忠心。玄宗非但不怪责,反而“嘉其纯诚”,可见对太子的猜忌之心。因此“玄宗春秋渐高,托禄山心旅之任”——托心旅之任的恰恰是不拜太子的安禄山!自此之后,安禄山不断升官加爵,被玄宗当作了制衡太子的重要一翼。因此,当安禄山于天宝十三年(754年)来朝,太子密奏玄宗,说安禄山有反相时,玄宗根本不听,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而这一年离安禄山造反仅仅还剩下一年的时间。
757年十二月,玄宗回到长安,住在南内的兴庆宫。玄宗想把杨贵妃的墓迁到长安,却不敢明言,秘密派人将杨贵妃改葬于别的地方。真是悲哀啊,堂堂太上皇,为自己心爱的女人改葬,居然还要偷偷摸摸地进行。三年后,玄宗又被肃宗赶到最陈旧、地位最低的西内甘露殿居住。至此,玄宗权力尽失,任人宰割,就等着大限的降临了。
又过了两年,762年,唐玄宗李隆基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