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白色象征什么(凶煞之色VS高贵、纯洁)
发布时间:2020-07-29 作者:蓝灵育儿网编辑 育儿网 www.dgmmbb.com
宗法制时期的中国,很注重分辨亲属关系的远近,因此在各种礼仪中便出现了“九族”、“五服”、“三党”等概念
宗法制时期的中国,很注重分辨亲属关系的远近,因此在各种礼仪中便出现了“九族”、“五服”、“三党”等概念。其中,“五服”就是基于亲疏远近的不同而规定的不同丧服标准。丧服,顾名思义,就是在丧礼中所穿的服装。丧礼属于凶礼的一种,是殡殓死者、举办丧事、居丧祭奠有关的各种仪式礼节。
根据“五服”制度可将在丧礼中穿的衣服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斩衰,以粗麻布为衣;齐衰,以粗麻布为衣。根据做工与周期分为四等:大功,以熟麻布为衣;小功,以较粗熟布为衣;缌麻,以精细熟麻布为衣。自周代始,无论是“五服”中的那一种,都必须使用白布,即“素服”,严禁在守丧期间穿黑色服饰。虽然五服制度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几乎不存在了,但人们在丧礼时身着白衣着素服的习惯自周朝一直延续至今。
其实,我国的服色制度起源颇早。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就已经使用铁矿石将麻布染成绛色,到周代已经出现专门从事布匹染色职业的匠人,称为“染人”。在周代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曾有晋国自晋文公之死后将黑色作为丧服的服色。周代之后,白衣成了丧礼定制,即使在很久以后的清代,寡妇虽着黑裙,但其上衣依旧是白色的。那么,丧服的尚白习俗为什么自周代成为了服色制度的定制呢?
这一制度的产生和延续是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心态。
白色,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凶煞之色。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缺少强大的物质文明的支持,我们的祖先在大自然面前往往显得弱小无力,特别是在明亮的白天,他们极易暴露在各色猛兽的眼前,随时都有被捕食的危险。因此,祖先们便对白色产生了恐惧、敬畏之感。此外,在后来的俗语“月到中秋分外明”中,人们将中秋时节的银白色的圆月与寒冷干涩的秋季联系在一起,由此白色又代表了一种肃杀之气。据《后汉书》记载,天子在不同的季节身着不同颜色的服饰,称为“五时衣”,分别为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由此可见,秋季与白色的联系自古伊始。白色对应大自然中的杀气,因此,人们将白色作为凭吊死者的不详之色。
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之中,白色不仅是凶煞之色,也代表了复古、忆祖,代表了人们对祖先及质朴生活境界的崇敬。自古,先祖被称为“类之本”,对于祖先的崇敬是最根本的礼仪之一。在服饰材料上,我们的祖先最早取材于牡麻,也就是麻中的雄株,远古中原地区主要使用葛布、麻布和丝帛作为服装材料。这些材料经过漂洗和脱胶之后,呈现出素色,所以白色成为了祖先服饰的代表颜色,进而成为了祖先的象征,在丧礼时使用白色也成了对祖先的一种尊敬,表现了人们对于原始、质朴的生活境界的崇尚。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去伪存诚是常行之礼,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人们厌恶对事物过多的矫饰,因此在“五服”之中,亲缘关系越近的人所穿的衣饰便越粗糙、越原始。摒弃对丧服颜色上的修饰,采用麻最原始的白色,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去伪存真精神,也表现了对死者最合乎礼仪根本的尊重。
中国人不同的是,在东西方其他国家中,人们鲜少将白色作为丧服颜色,相反,白色有时还代表了喜庆、快乐等令人向往的精神境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喜庆的场合之中,例如婚礼、庆典等。在英、法、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甚至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新娘均以白色作为吉服颜色。他们将结婚时的白色视作新娘是处女的象征,日本就称新娘结婚时的吉服称为“白无垢”。与中国人对于白色的抽象理解不同,这些国家对于白色的理解通常较为具象化,例如他们认为白色象征着雪、百合花、牛奶等令人沉醉的美好事物,因此白色代表了高雅纯洁、喜悦幸福、正直无私以及纯洁善良。相应的,黑色便代表了凶兆与灾难,是他们所厌恶的文化禁忌,因而被用作丧服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