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怪、力、乱、神
发布时间:2022-12-22 作者:蓝灵育儿网编辑 育儿网 www.dgmmbb.com
子不语怪、力、乱、神。
解释翻译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在这一章是讲孔子不说这四个方面,『怪,力,乱,神』。雪公引《论语集解》,这是何晏他的《集解》说,「王肃曰」,王肃是三国时代的经学家,他讲,「怪,怪异也」,他是解释「怪力乱神」这四个字。什么叫怪?怪异的事,孔子不讲。「力,谓若奡荡舟,乌获举千钧之属也」,奡是夏朝的一个人,传说他是个大力士,又擅长水战,常常直接用手来推船,所以叫奡荡舟。乌获也是个大力士,传说中的人物,可以举起千钧的东西。这一些是属于力,就是超乎常人的这些能力,孔子也不讲。「乱,谓臣弒君,子弒父也」,这是指乱了礼,臣杀害君、子杀害父母,这都是乱象,孔子也不说。「神,谓鬼神之事也。或无益于教化也,或所不忍言也」。怪、力、乱、神这四种,或许是无益于教化的,就是对于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好处。譬如说怪、力、神这三桩事,怪异的事情,这个讲超常能力的那些人、那些事,还有鬼神,这三桩事无益于教化。为什么无益于教化?因为非常人之所及,这不是常人能比得上的。孔子示现的是常人能学的,这才是能够有益于教化。那个常人达不到的事情,他学不到,学不到你说来干什么?不就等于吊胃口,讲废话!所以孔子不讲这些。
那不讲,不是说他否认这些事情的存在,只是他不讲,因为无益于教化,他才不讲,但是孔子也承认这类事情存在。或不忍言是不忍心讲,这是讲乱,臣杀君、子杀父,这类事情太残忍了,所以孔子不忍心说。不忍心说,是隐恶扬善,不愿意把那些恶事宣扬出来,一个是污染大众的心性,第二个也是渲染恶事,也是让社会民心就不正。所以要懂得隐恶扬善,好事,我们多说;乱事、恶事,我们不说。孔子删订《诗经》,他就用三字的标准,叫「思无邪」,那些邪的、恶的、污染心性的诗文,不收录进来,只收录正派的,有益于教化的,隐恶扬善,这个原则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一个指导方针。所以中国的艺术节目都是宣扬忠孝节义,讲好的,不再宣扬那些恶的,所以社会能够几千年来都稳定。而现在我们看看这媒体里头,它们所宣扬的是善的多,还是恶的多?如果宣扬恶的多,那等于是鼓励恶,别人看到报纸上登的这么恶,我作恶没什么,跟他比起来不如,所以我多做点没关系。你看,多糟糕!如果能够恶的不说,只说善的,让大家看到这社会上这么多的善人,我做恶事很羞愧,我就应该收敛。隐恶扬善有这个功能,那是使社会安定。
当时孔子这里讲的「不语」,就是不讲,这个读第四声,不语(音遇)。虽然是不语怪、力、乱、神,但是孔子在著作里头他也写到一些怪、力、乱、神的事情,这是记载史实就要忠于现实。所以孔子他是承认有这些现象,只是不去倡导。譬如说乱,孔子写《春秋》的时候,注《易经》的时候,都有讲到臣杀君、子杀父的事情。这里讲的不语,就是假如有人问他,他不给他解释,隐恶扬善,避免别人听了之后受污染,跟着就效法了。至于怪也有,夫子记载中讲,夫子曾经辨木石水土诸怪,所以他也讲到这些怪、力、乱、神的事情,他有写在著作里,只是他就不去渲染。关于鬼神,孔子也讲,《孝经》里面,《孝经》是孔子写的,孔子说到祭祀,「祭则鬼享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鬼是讲祖宗的魂灵,我们祭祀他,给他建立宗庙,宗庙就是祠堂,那些祖宗的魂灵他回来享用,所以孔子他也承认鬼神存在。《大学》里面,曾子告诉我们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这是教我们有戒慎、恐惧的心。因为虽然独处的时候,也有十只眼睛盯着我们,十个手指着我们,那是什么?天地鬼神。
所以怪、力、乱、神的事情,孔子承认有,只是他不去宣扬,无益于教化。不过现在来看,讲鬼神的事情也并不是一定说无益于教化,人要知道真有天地鬼神、真有轮回、真有因果报应,他会起敬畏的心,戒慎、恐惧他就有了,那就不敢作恶,这还是有益于教化。所以要拿捏它的尺度,把握教育的方向,不要搞偏就好,不要去光是在那里尽力渲染怪、力、乱、神,而没有正确的引导大众了解真相,启发他的戒慎、恐惧心理,启发他的断恶修善的心,这就不好。
蕅益大师解释说,「今人拨无怪无神,亦可拨无力无乱否?」今人,是蕅益大师那个时代有很多的儒者,他们反对怪、力、乱、神,说这些现象没有,这就错了。孔子并不是否认怪、力、乱、神的现象,而是他知道有,但是他不去渲染。后来的儒者把意思搞错了,凡是谈到怪、力、乱、神,他就一下子一棍子打死,说这些是迷信,不存在,那是错误的。这里蕅益大师讲,他们「拨无怪无神」,他们讲没有怪、没有神的事情,那怎么能够拨无力无乱?力是超人的能力,乱是乱象,这个乱象没办法反驳了,这是事实。尤其是现在,儿女杀父母,这都不是新闻了,过去是新闻,那是很难得有这么一种恶业发生,现在都不是新闻了,常常听到。这说明什么?没有教育。人不受教,孟子讲的,人如果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做人如果是吃得饱、穿得暖,生活安逸,没有接受圣贤教育,这就近于禽兽,跟禽兽没两样。所以会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所以《礼记·学记》上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最重要的。那圣贤教育对大众来讲,主要就是三科:伦理、道德、因果三科,这就能把人教好。人教好了,社会就和谐了,领导人就垂拱而治了。伦理、道德使人耻于作恶,他有羞耻心,知道作恶是不对的,是见不得人的,所以他就不会去作恶。因果教育是使人不敢作恶,他有畏惧心理,知道作恶的有报应,他不敢。伦理、道德跟因果的教育比起来,哪个力度大?对于现在人来讲,因果教育力度大。为什么?现代人没什么耻心了。在过去伦理、道德管用,大家有羞耻心,羞耻心就是人的良心。
你看,明朝时代王阳明先生遇到了盗贼,这些盗贼知道他是王阳明,大儒,也很敬重他,就问他:先生你讲的,人都有良心。我们这些十恶不赦的强盗难道也有良心,你能不能证明?王阳明说有,你只要听我的话,我就给你证明。结果这强盗说行。王阳明说你把衣服脱掉,强盗就脱了。「把那裤子脱掉」,也脱了,剩一条裤衩。「把那个裤衩也脱掉」,强盗说不能再脱了。王阳明说你看,这不是证明了你有良心!羞耻之心,人皆有之!这是证明了他有良心,「人之初,性本善」,他耻于做恶。不过王阳明这一招要用到现在社会,恐怕也不管用,你叫他脱他就真的给你脱下来了。更有甚者,还有主动脱的,裸体到处走的,报纸上常常有讲到这种事,没有羞耻心了。
所以没有耻心,伦理道德跟他们就不管用了。怎么办?因果教育管用,他害怕报应的话,他就不敢作恶。所以,清朝乾隆年间的周安士先生讲过一句话,说「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知因果,大乱之道也」,因果教育甚至比伦理道德教育更重要。印光大师也讲,若欲挽救世道人心,除了因果教育以外,即使圣贤、佛菩萨再来,也没其它方法。讲到怪、力、乱、神的事情,实际上轮回、报应、鬼神,现在科学界已经都证明了确实存在,不是假的。那么说这种鬼神的事情,真的能够让现在人生敬畏心。二千五百年前孔子为什么不说?因为不需要,人都有敬畏心,他们都虔诚的祭天地、祭祖先,他本来就有敬畏心,你不用再去强调,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现在人没有敬畏心,那就得要把事实真相说清楚。
事实真相是什么?在道家里头,《太上感应篇》就说得非常的明了,它开头这一段就讲到真相,「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是讲祸福都是人自己招来的,怎么招的?行善就招福,行恶就招祸,就像影子跟着身体一样。「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这是讲天地之间真的有鬼神存在。孔子也是承认有鬼神,只是他说「敬鬼神而远之」,远就是不跟他亲近、不跟他学习,这叫远之。可是他真有,如果没有,孔子就不会讲敬鬼神。因为他有,你要尊敬他,「毋不敬」,鬼神也要敬,敬他但是又不跟他学习,这叫敬鬼神而远之。那鬼神不能得罪他,得罪他就是不恭敬他。怎么叫得罪他?我们造作恶业,就得罪天地鬼神,这就不敬了。天地就有这些司过之神,司是掌管人的过错的,谁犯了过错,这些神灵把它记录在案,依人所犯的轻重来审定夺去他的寿算。寿命,人有一定的寿命,但是如果造恶就要减寿,这一算是一百天;还有一纪,一纪是十二年。「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就看我们犯的罪业的轻重,夺去寿命,寿命就有长短。
「算减则贫耗」,寿算减少了,福也就跟着减少,就变得贫穷多耗散,就是老丢东西了,遭抢劫了,逢上小偷了,这都是贫耗。「多逢忧患」,很多忧恼的事,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还遇到「人皆恶之」,人都讨厌他,刑祸都跟着他来,吉庆、好事都避着他,没他的分,恶星就跟着他,恶星就是那种凶神恶煞,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的心恶,就自然感应这类恶星、恶煞,他跟着我们,我们就遭殃了。这是什么?造恶之后这些现象。「算尽则死」,不断的造恶,就不断的减寿,减到最后减成零了,就得死。「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这里是有,不是没有,真有!有什么?三台北斗神君。三台、北斗,这些都是神灵,他们在人头上,真正是谚语所谓头上三尺有神明,真的,这是太上老君讲的。太上老君就是老子,老子是孔子的老师,孔子曾经问礼于老聃,向老子求教。在人头上这些神灵干什么?录人罪恶,记录人犯的罪恶,根据他犯的罪恶减去他的纪算,就是刚才讲的一纪十二年、一算一百天,看大小,算尽则死。
还有,「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三尸神是在我们人体上寄居的这种神,我们的身体里面很多生命,现在医学发现的身上很多寄生虫、很多细菌,这都是寄生在我们肉体上的生命,那是看得见的,跟我们同一个三维空间里头的生命。那还有我们看不见,不在一个维次空间里头的,但是又是跟我们肉体共生的,寄生在我们身体上的,有,这里讲的三尸神就是。三尸神分别在人体的上、中、下三部位,他们都希望什么?帮助人造业,去行恶,这样人的寿算死了,他们就可以脱离。他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这个是天干地支,六十天轮转一次,庚申日是六十天其中一天,就是每六十天当中,有这么一天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三尸神总是上到天曹,到天帝那里讲这个人造了什么罪。为什么这么讲?希望天帝夺他的寿算,好让他们也超离出来。所以我们一举一动都逃不了三尸神的监察。「月晦之日,灶神亦然」,你看这又有一种神叫灶神,民间在过去老百姓都供灶神,一家里有一个灶神的牌位。灶神主管什么?也主管这一家的善恶,三尸神是主管这个人身的善恶,他去汇报,灶神向天帝汇报这一家的善恶。什么时候去?月晦之日,晦就是一个月的最后一天,是农历三十的那天,他就上天曹去了。所以民间希望灶神爷上去都报好事,不要报坏事,所谓「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这是民谣里这么讲的。你希望灶神报好事,你得干好事才行,要不然他没东西报。
明朝的俞净意公先生,《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就是记录的这么一个真人真事,他真的遇到灶神爷了。俞净意跟袁了凡是同一时代的,他的命运比袁了凡更糟,他生了九个儿女,死的死、散的散,最后只剩一个女儿。他最疼爱的那个小儿子也失踪了,这个小儿子脚板上有两个痣,但是都失踪了。而且他一直想考功名都考不上,十八岁就做了秀才,一直到了四十七岁,你看,三十年都考不上个功名,考不上举人到进士,穷困潦倒,以教书谋生。过去教书的那都是很清苦的,大概跟我现在差不多,是没什么钱的。他的太太因为痛失儿女,所以眼睛都哭瞎了。他们这一家都祭灶神,很难得,很虔诚,每一年还写个黄疏,向灶神爷禀报自己做了什么好事。他在乡里开了个文昌社,提倡因果报应的故事,这些教育,让大家也一起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做了很多年。但是命运好像愈来愈差,最后他自己都已经困惑了。那一年的腊月三十,灶神真的来了,化作一个道人,说自己是姓张的,路过此地,听到你们家在唉声叹气,所以来安慰安慰你们,真的他们家是一贫如洗。
所以俞净意俞先生请了张先生在家里,就跟他发起牢骚,讲自己怎么怎么做了那么多善事,结果怎么天都不给他好报。没想到,对面坐的就是灶神爷,灶神爷就跟他严肃的说,你的事我都知道,我都很清楚,你每年写的黄疏都给你上奏了,上帝派日游使者天天来看你到底做了什么好事,结果没一件好事可以记录。为什么?你这个不是真心,全是做给别人看的。他讲你譬如说惜字,你从来不爱护字纸,拿着字纸来擦桌子、来糊窗户;你说戒杀,你自己家里吃这么多鱼虾;你说提倡戒淫,看到了女孩子,心里头还动心,老盯着人家没完,只是没有机会给你得逞,你就说自己终身无邪色,这是欺天。狠狠的教训了俞净意公一顿。俞净意公听到,这是何方神圣,怎么他知道我心里的东西?然后灶神爷告诉他,从今以后你要真想改命运,必须从真实心中做,必须要努力断恶修善,才有回天之意。说完了,他走到厨房那就不见了。这时候俞净意才知道,这是灶神爷,吓出一身冷汗。
第二天大年初一,发誓改过自新,真改!自己起一个恶念,都要把它断掉。刚开始断恶念不容易,压都压不住,但是真正努力,勇猛精进,这里讲的敏以求之,他真的非常的努力,结果三年命运就转了。三年之内,他就考上了举人、进士。后来在京城,为当时的宰相做私塾老师,结识了一位公公。公公收养了几个义子,他看到其中一位正是他失散多年的儿子,找回来了。他自己想不到,命运转得这么快!他就也不想做官了,因为年纪也大了,都到五十岁了。他就辞别了相府,相府也送他不少礼物,回到家里,把他儿子带到家里。儿子看到他母亲眼睛瞎了,看不见了,用舌头舔他母亲的眼睛,结果他母亲竟然双目复明。你看这个命运转变得多么的神速!这是他真正明白因果,真正知道有天地鬼神,他不敢放肆,真正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所以改得快。
所以鬼神,知道他存在,也是有好处。所以这里讲,「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道家求长生、求成仙,儒家求作圣,佛家所讲的希望作佛、作菩萨,都先须避之,避免那些过失,《太上感应篇》里讲了一百多条我们当须戒除的过失。你看,因果教育真正是帮我们改过自新。只要肯改,那我们一定能够获得改造命运,得到殊胜的果报。
【评析】
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论语》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如他“敬鬼神而远之”等。但也不是绝对的。他偶尔谈及这些问题时,都是有条件的,有特定环境的。
- 上一篇:熙字五行属什么
- 下一篇: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