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调皮,警惕多动症!
发布时间:2020-02-03 作者:蓝灵育儿网编辑 育儿网 www.dgmmbb.com
专家简介:杨光,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般来说,小儿活泼、好动甚至顽皮,都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惹事生非甚至人际关系不好等问题,很多家长或老师以为只是孩子太调皮,不听话,加强管教就可以了,但往往忽视了另一种可能——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这类患儿的智力水平正常或基本正常,但行为、情绪及社会功能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在家庭及社会中均难与人相处,影响孩子的成长。
那么如何区分儿童多动还是顽皮呢?主要以下几个区分点:
1、注意力集中的差别:多动症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一般孩子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连环画、棋类游戏等,也不能专心致致欣赏;但顽皮的儿童却全然不同,在干自己爱好的事情时,能一神贯注,并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涉和影响。
2、意志力的差别:顽皮儿童的多动常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计划及安排,他们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组织性;而多动症患儿却意志力薄弱,做事有始无终。
3、自我控制能力方面的差别。顽皮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安分守已不再胡乱吵闹;而多动症儿童则无此能力,经常不分场合,在一些严肃的场合也做出越轨的事情来。
4、动作的灵活性方面的差异。正常儿童做快速、反复和轮换动作时,表现得灵活自如;而多动症患儿却表现得很笨拙。
和多数神经精神疾病一样,多动症的确切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基本共识认为本病是遗传与环境共同引起的一种复杂疾病。和以下因素相关:
1、遗传因素:儿童多动症的患者家庭成员患本病的患病率较高,存在家族性聚集现象。
2、环境因素:母孕期间吸烟摄入尼古丁以及饮酒摄入能造成特定脑区的发育异常,可以导致多动、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另外妊娠早期感染、中毒、营养不良、服药、X线照射以及各种原因所致婴儿脑损伤和非正常分娩(产程过长、过期产、早产)、低体重儿等,均可能是引发儿童多动症的危险因素。
3、铅暴露:铅元素属于重金属,广泛存在于汽车尾气、工业废弃、油墨、油漆等环境当中,过度的铅暴露、接触,体内铅的蓄积,可能损伤大脑组织,成为儿童多动症的潜在病因。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大脑内部神经发育障碍,未经治疗的多动症患儿随着年龄增长,常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障碍,其行为问题的危害程度也更大,因此多动症应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多动症的孩子来说,首选什么治疗方法,需要评估患儿的具体情况。要评估这个孩子的核心症状是什么,严重程度及是否有共病,功能是否有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比如对孩子个人的生活和学习、社会交往等功能损伤的情况,还有这个孩子所具备的治疗的条件等方面来选择。
一般的情况下,孩子如果症状典型,比如多动和冲动比较严重,功能损害较为严重的话,还是首先考虑药物治疗,同时辅以一些心理行为治疗。
对于一些症状较教轻的孩子,他的功能损害不明显,可以先用一些比较规范的心理行为治疗,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药物治疗的效果还是比较肯定的。
如果孩子除了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冲动、多动、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还伴有其他问题疾病,比如情绪调控不良、攻击行为、社交技能缺陷问题,这些情况除了心理行为治疗,还要到专科儿童精神心理门诊就诊。
小儿多动症常用药物有中枢兴奋剂、非中枢兴奋剂等。不同药物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药效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合并有焦虑、强迫、抽动等情况来选择药物。
专家介绍
杨光,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专注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和治疗。2013年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神经病学系进行癫痫神经递质和信号通路的研究。
擅长
小儿癫痫、抽动症、多动症、自闭症、头痛头晕、脑瘫、发育迟缓、神经肌肉病、遗传代谢病及儿童常见病等的诊治。
担任职务
全军儿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北京抗癫痫协会理事、全军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青年委员、北京围产医学会青年委员、美国儿科学会中国教育基地讲者、海淀区青联委员、中华儿科杂志审稿专家、山东医药杂志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
学术科研
2013年获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一等奖(儿童早期癫痫性脑病临床和基础的研究,第一完成人);2014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婴幼儿起病的癫痫及相关致病因素的研究,第二完成人)。2010年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中国儿童脑血管病临床与相关基础研究,编号2010-2-56,第四完成人)。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2篇,其中SCI论文10篇,参编专著11部。
- 上一篇:家长如何照顾多动症孩子?
- 下一篇:宝贝动个不停,是多动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