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动个不停,是多动症吗?
发布时间:2020-02-03 作者:蓝灵育儿网编辑 育儿网 www.dgmmbb.com
“医生,我家宝宝老是动个不停,是多动症吗?”儿保门诊中好多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
那么几个月的宝宝真会得多动症吗?
新生儿期活动睡眠期
儿保门诊中好多家长认为新生儿睡眠时老是不停地动,是肠胀气、肠绞痛吗吗?是哪儿难受吗?是多动症的早期表现吗?
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受自身生命节律的支配,进行周而复始的变化。睡眠又包含着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表现为心率和呼吸规律,身体运动少,又称为“安静睡眠时期”。另一种是眼球快速运动睡眠,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松弛,心率和呼吸加快,躯体活动较多,醒后可有梦的回忆,这是活动睡眠时期
新生儿期由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低,外界任何刺激都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的疲劳,只有通过睡眠来恢复功能。每天睡眠时间大约15-20小时,昼夜不分。其中活动性睡眠的时间较长,8~9小时。活动性睡眠时间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减少。新生儿、小婴儿进入到活动睡眠状态时,会出现较多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运动,如微笑、皱眉、噘嘴、做怪相、四肢伸展一下、身体扭动、发出哼哼声甚至哭两声、呼吸快慢不均匀等。
好多家长把孩子的活动睡眠期当做孩子睡不踏实,孩子扭动身体、双手伸展、肚子鼓起来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是肠胀气、肚子不舒服,其实这时孩子闭着眼睛还是在睡觉,不说明就是“肠胀气”,等孩子一阵动完进入安静睡眠期,肚子就自然变小点,变软。
所以,新手爸爸妈妈们,新生婴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活动睡眠期时间相对比较多,不是宝宝多动奥!
1-2月龄扭动运动状态
早产儿、足月儿在出生到预产期后8周都处于扭动运动状态,扭动运动是宝贝整个身体参与的运动,每次持续数秒到数分钟,手臂、腿、颈部和躯干以变化运动顺序的方式参与的全身运动,运动的强度、力量、和速度有着高低起伏的变化,运动的开始和结束都具有渐进性,沿四肢轴线的旋转和运动方向的轻微改变使得整个运动流畅、优美、复杂、多变。 形象的比喻这个周龄的宝贝完美的运动状态就是“婴式太极拳”。
从GMS全身运动评估中,婴儿在这个时期的能打出这么流畅的“婴式太极”说明孩子运动状态完美,如果在这个时期孩子运动表现单调的、僵硬的、混乱的,甚至有痉挛运动的表现,那么需要儿童康复科进一步检查哦!
所以,当你的宝贝在这个月龄循序、规律扭动出“婴式太极”不要认为宝贝多动,TA好着呢!
2-5月龄不安运动状态
早产儿、足月儿在预产期后2月龄到5月龄处于不安运动转态,不安运动的特征是一种小幅度的中速运动,遍布颈部、躯干、四肢,运动的发生在各个方向,运动的加速度可变,在清醒的婴儿中持续存在。 在这个阶段孩子从泛化的粗大运动逐渐过渡到集中的精细运动,宝宝可以双手中线把玩、翘起双脚和腿部逐渐出现中线运动,肩部、颈部、手腕、手指、髋部、腿部、脚踝、脚趾等发生徐徐地小幅度不安运动,感觉到悠哉、悠哉、挺小资情调的婴儿运动。
从GMS全身运动评估中,婴儿在这个时期出现不安运动说明孩子运动发育正常,如果这个时期孩子不安运动缺乏或夸张、不稳定需要儿童康复科就诊。
所以,宝贝在2-5月龄出现悠哉的小资运动,说明孩子发育完善、注意力集中,超棒的!
5-36月龄孩子多功能运动
孩子4-5月龄开始孩子的运动就一发不可收,翻身、爬行、独坐、扶站、扶走、独走、跑跑跳跳、爬高爬低, 孩子的精力好像怎么也用不完,在运动中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在运动中孩子不断的获得的新的技能,学习到了各种本领。
那么孩子多动症是怎么样?
1-3岁是幼儿期,3-6岁是学龄前儿童期,6岁以上是学龄儿童期,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疾病。
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家长发现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有类似的表现需要儿童专科医院学习困难专科门诊相关检查和诊治。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都在不停地“动”,正常的“动”家长不用担心,异常的“动”早期诊疗。
- 上一篇:孩子太调皮,警惕多动症!
- 下一篇:儿童多动症的表现、原因,儿童多动症的矫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