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豆瓣评分8.3 影评-口碑好到爆棚的原因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0-08-21 作者:蓝灵育儿网编辑 育儿网 www.dgmmbb.com
想必不少网友都十分好奇《萨利机长》这部影片怎么样,豆瓣评分如何,首先,电影《萨利机长》根据真实事件而改编,《萨利机长》当然不仅仅只是一部电影,它带给了观众们很多关于人类生活各种方面的反思。
《萨利机长》豆瓣评分为8.3,这个分数着实不低,自然是一部口碑极佳的影片。
2009年1月15日,纽约市拉瓜迪亚机场。逛完大都市的母女登机前在商店挑礼物;错过另一趟航班的父子在最后一秒赶上了飞机全美航空1549航班;机长和副机长做完开机前最后的检查,聊着目的地夏洛特那家好吃到爆的牛排店;飞机一如既往地推迟起飞。
一切寻常到根本不值得记忆——直到1549航班起飞两分钟后,遭到一群加拿大黑雁的撞击。
瞬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Sully机长凭着直觉和42年飞行经验,在短短的几秒做出抉择——在哈德逊河进行水上迫降,最终无一人死亡,创造了208秒内的历史奇迹。
由此,萨利机长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原本普通的2009年1月15日,也成了值得铭记的一天。
而由伊斯特伍德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纪传电影《萨利机长》,正是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改编,并几乎全程用IMAX摄影机拍摄,更加细致而清晰地展现出整件事的脉络。伊斯特伍德导演,不要看他年岁已高,实力依然超群!
影片一开始就是萨利机长陷入航班坠向高楼的噩梦,他跑步时的恍惚,他盯着窗外大厦看到的撞楼幻觉无比真实,在超高画质的IMAX表现下,超强的视觉冲击力生生把一部2D电影变成裸眼3D——我们似乎和机长一起徘徊在死亡边缘,那惊心动魄的208秒也烙入每一名观众的心中。
拯救所有人的萨利机长,成了美国人的英雄,酒店服务人员会激动地拥抱他,为他化妆的女孩会替母亲吻他脸颊,新闻里无处不在他的身影,甚至酒吧都调制出一种以Sully命名的酒。即便如此,他依旧得面对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调查和质疑。
NTSB认定萨利机长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觉得他本可以无恙地回到机场降落,以咄咄逼人的语气和姿态追究这起事故的人为因素,想让萨利机长成为主要负责人,抛出的问题都带着刺儿,扎得人心生愤怒。
可他们没看到飞机迫降之后机长在水淹没了半个飞机后还要再次检查是否有落下的乘客;没看到他不顾寒冷刺骨不肯换下湿衣服,只想第一时间证实所有乘客都已生还;更没看到他过去42年的尽职守责。
相较于经验、直觉和活生生的人,他们更愿意相信冰冷的数据——为什么计算机模拟了几十次都能成功返航,但你要选择降落在水上?
正如萨利对副机长所言:我一生飞了四十多年,安全搭载了几百万乘客,但对最终却要由这208秒来评价我。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冷漠。在IMAX的超清画质下,这种冷漠更加令人心寒。
最可怕的是,当有人质疑你的选择时,你也会不自觉地质疑自己,反复推敲当时的决定是不是有可能是错的?
我相信萨利机长也是有过犹疑的,所以在他一次次的回忆,和飞机迫降之前的录音里,那至关生死的真实208秒才逐渐清晰。
从鸟群撞击,紧张的决策,到最后航机一头扎进哈德逊河的瞬间,紧张的几秒在IMAX超大屏幕和震撼音效之中,将那种水浪扑在机头的骇人声响,降落时深深的恐惧,在感官里无限放大——当一个人面临155条人命的压力、不到6分钟的时间、以及从来没有人在水上迫降成功的先例,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岂是计算机可以模仿出来的?我想,在那种情况下,没有一个人,能比萨利机长做得更好。
说来讽刺,NTSB口口声声追究的人为因素,却在模拟飞行的时候一概忽略。直到电影最后,萨利机长指出那人性所必须的35秒,向NTSB证明了自己的正确,也向自己证明了自己的正确。或许今后,萨利机长的梦里,再无飞机坠毁了吧。
《萨利机长》改编自2009年全美1549号航空紧急迫降的真实故事,这个有惊无险的事故从发生到停止仅有5分钟,按照理论来说,这应该是很多导演不愿意触及的题材,因为它没有做成灾难电影的潜质,对于新闻报道,不过就是一带而过的小头条。
但导演伊斯特伍德却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做出了一个意义深邃的主题,它尽显出老爷子的编导功力以及对美国社会细致入微的观察。
很显然,伊斯特伍德并不想把电影做成那种平铺直叙描述事件发生经过的电影,否则那样就没有意义了,这也不是他的一贯风格。灾难在片中仅简单交代了一下,主要的情节还是深入进去交代事件发生之后的前因后果。
电影主要以萨利为切入点,着重讲述了事件发生后他所面对的舆论褒奖,甚至还有业界种种误解质疑等等。
因此他将故事的重点都放在讨论萨利的举动究竟是骗子还是英雄,造就了电影绝大多数的情节都在争论为何迫降在河面,而没有返回地面的技术争论。
伊斯特伍德试图通过这种观点的交锋和碰撞表现出人道主义和操作规程的冲撞和矛盾,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很难判别究竟哪一方是对是错,因为毕竟他们的出发点毕竟都是为了民众安全而考虑。
但对于萨利来说,这如同炼狱般的5分钟不仅仅是他面对自己良心的拷问,也是摒弃一切守旧的操作方式一系列的应急举动。
在很多好莱坞英雄主义电影中,主角往往有化危难于无形的能耐,一蹴而就后再来一个迷死观众不偿命的华丽转身。
然而伊斯特伍德往往会利用梦境和现实的蒙太奇切换来刻画人物,在本片中,大量噩梦镜头的展现充分表现出了萨利内心的压抑和苦楚,这使得电影中传统英雄化的符号化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那些旁人不可想象的重于泰山的责任和使命。
同时这种设计方式也让电影悬念感丛生,是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的主要动力。因此汤姆·汉克斯在片中不仅有大量的对白,还有不少表现出人物孤独的心理戏。这对于演过《荒岛余生》的汤姆来说,饰演内心复杂矛盾的萨利这个角色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片中汤姆·汉克斯塑造的萨利机长笃定坚强的形象与伊斯特伍德的作品风格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其实牛仔老爷子的电影中向来都没有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它们都是平凡人,有着正常人应有的逻辑举动。
譬如《父辈的旗帜》,被国会表彰的在硫磺岛插上美国国旗的士兵万万没想到他们竟会功成名就,因为他们需要被主流就被塑造成为英雄来迎合舆论宣传,因此会愧对已逝的磨难者,认为能存活下来的人不过是上帝眷顾。
而在本片中,挽救航班不过是他的本能反应,而萨利也从不认为自己伟大。
其实在萨利身后,还有很多隐匿的英雄,譬如副机长、乘务员,还有协助化解灾难的纽约警察、巡逻员等等,他们对挽救灾难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们都没有被主流舆论提及,归根结底是因为任何国家都需要一个鼓舞人心的英雄符号。
虽然本片还是一部具有褒扬色彩的主旋律电影,但当看似英雄的萨利却被伊斯特伍德剖解开来,被激活起的那些崇高的使命感也显得不再具有说教作用,显得电影的核心命题有着极强的亲和力。